关注“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聚智重庆!

创建时间:2023-11-29 09:00

 

“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育人模式探索”微论坛在重庆成功举办

“多年来,我们对全球胜任力的培养逐渐形成了南外主张,我们认为:新时代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中国根基、全球视野和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梁明表示。11月26日下午,在“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上,由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承办的“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育人模式探索”微论坛在重庆成功举办。此次微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在线直播点击观看量超过了80万人次。

论坛聚焦“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主题,聚合国内专家、一线师生的智慧、实践成果和育人感悟,围绕新形势下“新高考”和“新课程”的新要求,通过主旨演讲、圆桌对话、课堂呈现、专家点评等多种形式,聚力探讨新时期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共同为“培养全球胜任力人才”这一议题凝聚智慧、献计献策。

深圳南外(集团)总校长葛岩峰主持论坛

箭在弦上!培养全球胜任力时不我待

在致辞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孟繁华表示,“全球胜任力培养”的重要性可谓“箭在弦上”。人的判断和理解都是建立在某种文化、价值观之上,增强交互性有助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特别是教育者在人才培养中大力推进“全球胜任力”这一核心思想和重要思维,可以增强中国的全球话语权、增加学生的问题分析与研究能力、增强跨文化理解。当今世界竞争与合作并存,我们在文化教育、学术以及经济交往中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要与西方国家在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等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这也恰恰说明,全球胜任力的培养具有巨大潜力,也势必成为人才培养的新增长点。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国内教育在努力构建提升国际对话能力的课程体系、知识体系,大力引进国际化教师、国际化留学生,开设国际化专业,培育国际化成果——显然,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这一素养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作为教育者,我们任重道远。 

致辞领导(左起):孟繁华、牟延林、欧阳四波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牟延林表示,为更好、更高效地参与全球治理与变革,当前教育需要培养以通晓多元文化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话语权的全球胜任力人才;从“未来人生力”这一微观层面进行思考,即探索对生命质量的管理能力、对生活质量的调控能力、对职场质量的驾驭能力——中国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也一定是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点赞: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自成立以来,坚持“外语+”特色办学,创设红树林、春茧、跨海桥等“深圳湾”育人模式,打造关注学习发生、重视知识生成的高质量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构建学习型校园,在“全球胜任力育人模式”的探索中始终争当表率、走在前列,提供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先进做法,是全国基础教育的优质集团学校。

深圳市南山区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区委教育纪工委书记欧阳四波提出,作为创新强区,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被视为南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品牌”,更成为南山集聚国际人才的一张“名片”。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是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南山区具备培育学生“全球胜任力”与时代协同共进的教育生态,并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具体举措: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了“世界眼光+区域优势”的体制机制;强化人力资源建设,构建了“外籍引入+自身培养”相结合的师资交流队伍;强化互联互学,构建了“国际+国内”双循环交流机制;强化主渠道建设,打造“国外引入+自主研发”结合课程体系;强化共建共享,打造“特色项目+主题活动”品牌合作模式。

国家督学、原深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广东省教育学会副会长金依俚,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深圳市教育学会秘书长钟莉,深圳市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委会理事长、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党委书记崔学鸿等专家,也莅临重庆出席活动。

先锋示范!以体系建构实现价值引领

主旨演讲嘉宾(左起):龚亚夫、梁明、易恩郗 

围绕“外国语学校课程改革与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的关系”、“新时期育人理念和育人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和“培养具备世界视野、国际理解和现代素养全球胜任力人才的有效路径”等难点问题,论坛主旨演讲环节,三位嘉宾登场进行了分享。

     “可以说跨学科是内容选择,超学科是体系构建。从多学科、跨学科到超学科,根本在于通过语言学习将跨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实现培养人的思维方式、适切的言语表达、规范的行为习惯、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全国政协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在《培养全球胜任力的超学科课程》主旨演讲中提出,“20年前我们更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但是,今天我们已经走进一个探索的新时代,外语的教学目标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提出,交流不仅仅是语言技能,还是价值观念的反映,也是思维方式与处事能力的体现,其深层的文化是价值观。英语教育的核心价值不仅仅是培养交际能力,还要培养出成功的沟通者,培养出可以区分“事实与观点”、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开展“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学习、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障,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是基础教育应有的使命担当。”第十届国家督学、深圳南外集团)党委书记、高级中学书记、校长梁明在《“中国根基 全球视野”——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主旨演讲中分析了全球胜任力培养的背景,分享了全球胜任力的国际理解与南外主张、南外实践。表示,课程建设的重点不是课程资源的分配,而是如何关注学习的真实发生,为此,南外坚持更新课程观念,优化学生成长过程;完善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建设特色课程,支持学生个性化成长;深入教学研究,强化学生成长专业支持。

主旨演讲中,梁明旗帜鲜明地倡导,“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年轻一代必须具有更宽广而深厚的全球胜任力——即人类共同面向未来、创造美好的能力。全球胜任力展现的是科技力量、文化力量、全世界各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人类文明互鉴共进、生生不息的力量。培养全球胜任力在根本上是回归常识、尊重人本、遵循规律,办科学的教育、办有文化的教育、办富于生命个性的教育,办有责任、有格局、有感情的教育。”

论坛中,作为南外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理念的见证者、受益者,南外(集团)高级中学学子易恩郗带来《在南外,遇见最好的自己》主旨演讲,从学生视角分享了通过课程、社团等校园生活和实践,在绽放、自信、协作中茁壮成长的故事。认为:“全球胜任力不单单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全球化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要求我们能够胜任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自如地交流和合作。”

共谋发展!协同深“话”高中新课程改革

圆桌对话嘉宾(左起):刘根平、高青、胡东、白峰杉、于泽元、吴超

“全球胜任力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全球胜任力首先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在高中实现全球胜任力的培养,理论建构是前提,课程是重要载体,提高教师的全球胜任力水平是关键。”

在论坛“圆桌对话”环节,深圳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原局长刘根平受邀担任主持,由他发起,围绕国际胜任力培养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深圳零一学院联合创始人、清华大学教授白峰杉,西南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于泽元,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广州市人民政府督学胡东,重庆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重庆市基础教育评审专家库专家吴超,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副校长高青,共同亮相,围绕“立足高中新课程改革,致力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这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时代话题,展开热烈研讨。 

“我们所探讨的‘全球胜任力’是在深度理解并尊重人类多文化前提下,充分关注信息与智能时代未来趋势基础上的全球胜任力。”白峰杉主张,“全球胜任力是青少年在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下讲好自己的故事,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维方式,从而参与到定义未来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正在激烈地发生临界变化,做教育要特别关注全球胜任力的培养能否实现闭环,其危机就在于可能培养出的孩子已经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于泽元提出,要立足文化之根,树立走进世界的勇气,以追求美好、海纳百川、共生共享为旨归,引领学生建构全球胜任力。ChatGPT已经在代替人类完成低级的创新创造,为此,全球胜任力的培养要进行深度思考,让学生不停留在知识记忆、获得的层面,而是拥有批判性、系统化的思考能力,能从文化之根的角度思考、处理本土和世界一体的能力,这一点需要教育更多发力。

胡东认为,每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对中华文化的宣传,它彰显的是自信,为此,“全球胜任力”最重要的是要把中华文化传统包括中国故事、民族平等包容共赢的思想传播出去,形成价值共识。作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下的中国青少年,应当具有国际理解力、全球胜任力和全球领导力,开放融合,借力助力。而教育者要关注的,第一是语言应用,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价值;第二是开放与尊重;第三是自信与自觉。

“他们是什么样子,未来中国乃至未来世界就是什么样子!新时代的中国青少年,都应该具备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能力。”吴超表示,全球胜任力以“中国魂”为根基,首先应该是本土胜任力,强化学生的国家认同度、提升国际理解力、国际合作能力。高中作为全球胜任力的重要培养节点,除了知识技能,最核心的依然是价值观。

高青结合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的办学实践说,新时代的青年要立足中国实践与世界对话,积极参加国际合作与治理。南外高中全球胜任力课程强调“融入”与“单列”并重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展跨学科融合和学科特色课程开发研究,以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推动课堂教学变革,通过课程实施衍生校本改革,从而推动学校育人方式转变,实现全球胜任力的培养——这也是南外高级中学高质量实施“双新”、促进育人方式变革的顶层设计和架构。

论坛嘉宾一致认为,青少年要明确中国在当今历史坐标与世界坐标中的方位,在全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现实背景下,面对地方、国家和全球不同尺度公民生活,能有效地认识、参与以及解决全球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南外(集团)高级中学英语教师周舟带来的“课堂展示”,完整地记录了她和学生们开展英语学习的日常——就在今年,她刚刚摘得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学组英语一等奖第一名,实现了广东省教育系统在该赛项获“一等奖第一名”零的突破,并将按照程序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课堂呈现和专家点评

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生物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八十中学原校长田树林围绕本节英语课进行深度点评,为英语教学如何打造高质量课堂,提供了方向和指引。田树林提出,周舟老师的课程整体设计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从课程立意、组织形式、教学互动到目标达成,确实是一节非常优秀的课例。首先,课程重视思维品质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和文化意识渗透,尤其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下足了功夫。通过这节课可以想象,深圳南外集团能够诞生这样的课程不是偶然的,包括南外创立的电影配音“六步教学法”等,说明这里有教师专业发展的肥沃土壤。其次,作为一节高二英语课程,学生们即将迎来高三成人礼,通过知识学习与实践生活紧密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最后,学生自评量表的导入,为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让这节课的思维深刻性落地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

本次微论坛得到了深圳市教育学会和南山区教育局的关心和支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