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场景:现实课堂如何与虚拟课堂结合

创建时间:2020-06-17 10:59

        因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发展,教育部日前发布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部属各高等学校、地方所属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等适当推迟春季学期开学时间。同时,多地暂停线下培训活动,并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在这个特殊时期,互联网学习已经成为当前家长和学生可以依赖的主要选择。互联网教学为师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优化教与学方式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同时,现场教学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培养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绝佳环境,其优势也不可取代。以此为契机,互联网学习与现场学习的融合成为未来学校的课堂新模式。

        基于此,以“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有机融合的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与现场教学的优势,能有效达到重构教学生态、优化教与学流程、构筑更加高效率的教与学模式的效果。运用双课堂教学,需要掌握这些方式方法。

        从学科特色出发,明确现场学习优化方向。在使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化现场课堂教学之前,各学科教师需要首先熟悉明了各自学科需要朝着什么方向进行优化,有哪些点必须要优化、确实能优化。只有对自身所教授学科特色了熟于心才能真正组织学生开展有效果、有意义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

        从教学实际出发,简化信息技术应用方式。将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融合需明确的是,使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并不意味着学科教师需要掌握特别复杂的技术、熟悉特别复杂的操作。只有将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一种简明的基本模式,才能保证广大师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融合了互联网学习与现场学习的日常教与学中来。

        从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出发,设计应用重点。双课堂教学并非为了用技术而用技术,教师在挖掘信息技术优势、设计虚拟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以学生的自主合作、个性化学习为核心,创新地、详略得当地设计互联网功能的应用。

        从研究视角出发,总结优化应用模式,助力教育改革与发展。在课程改革改革背景下,核心素养培养、综合素质评价是现代教育关注的热点,而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优化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研究视角出发,一方面要进行数据与案例分析,优化与沉淀应用模式,引领教育教学的改革;另一方面也要分析应用需求,有效反哺教育技术的优化。

案例:英语学科互联网+现场学习的开放融合

开放融合的英语国家课程

        英语以国家课程为基础,二度开发重构,融合了课标课程、原版国际课程(模拟联合国课程)、阅读课程(主题词汇课程,主题阅读课程,主题写作课程)和超学科课程,形成了2+x+1的结构,“2”即KB、剑青教材+冀教教材,“1”为视听训练,综合分级阅读即为“x”(外研社分级读物、原版小说阅读、每周常规阅读、演讲辩论等)。通过“学-研-创”线上线下双课堂实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遵循学习规律,聚集英语学科品格和能力,培养优秀创新人才。

开放的“四步走班”模式

 

        英语教学打通九年,形成1-4年级,5-7年级、8-9年级三段,“四步走班”模式。

第一步“兴趣走班,学院管理”。1-9年级学生根据自己兴趣选择特长课程,进入六大学院管理体制。

第二步“就近走班,单元教学”。英语课程植入剑桥国际课程,7-9年级将各年级分为4个单元,学生在单元内分层走班学习。A1:基于课本,夯实基础,激发兴趣;A2:整合教材,规范细节,拓展内容,加大语用;注重听、读、写技能与说的技能的平衡发展。

第三步“个性走班,导师指导”。初中部成立北大研修学院,按照“学生特需—老师特备—学校特供”,打破统一课表、统一进度、统一地点,实现个性化学习。

第四步“跨段走班,弹性学制”。穿越不同学段,依据组建严修学院,开设国际课程,实行学分制评价。

体现两个特别关注:特别关注提供让学生选择的绿色升学、科技创新、特色发展、国际交流成才道路。为特需学生特设适合其发展潜能的课程。特别关注搭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舞台。建立特需学生档案,设计个性课表,组成校内外专业导师团队对其进行辅导。

课时安排而言,改变40分钟固定课时,长短结合,张弛有度。“基础课时”40分钟,用于智慧课程的实施;“大课时”60分钟,用于整合课程的实施;“微课时”15或20分钟,用于晨读、午读“主题阅读”;“加长课时”90分钟,用于项目主题综合实践课程。

互联网+现场的英语个性学习策略

(1)个性六学模式:成为北京四中全国数字化联盟课改实验校后,形成了“六学模式”:

个体自学(教师网上发布学习资源,了解预习情况;学生利用资源完成预学并提交)

同伴助学(教师创设情境呈现新授;学生分层个选合作探究)

互动展学(教师监控活动适当指导;学生交流分享初见成果)

教师导学(教师示范提升方法指导;学生利用软件技能训练)

网络拓学(教师资源提供拓展阅读;学生自选阅读读写结合)

实践研学(教师拓展新知网上跟踪;学生语言实践发布作品)

(2)构建“基于网络的表演课”。在候课期间,学生们按小组表演英语话剧,四个人一组,表演话题自定,时间三分钟。

(3)英语pad云课堂教学模式:

每日视频分享模式,用itunes下载视频学习资源,如discovery科技短讯,TED演讲,每节课前5分钟轮推荐视频的学生做1分钟英语介绍,结束后全体学生通过公共电子邮箱对该视频评分;

每日泛听模式,教师每天在公邮中发一段音频资源,第二天老师请同学复述音频内容;

每日听写模式,学生从公邮下载听力作业句听写到作业本上,第二天教师将标准答案贴到公邮学生自己批改;

影视学习模式,每周在固定时间推送优秀英文电影;软件学习模式,推荐学生使用“BBC6分钟英语”。

(本文选自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未来学校实验研究条目成果,作者为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王淑英,原文有删节。)

相关新闻